博客年龄:17年11个月
访问:?
文章:1402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严辉文曾用笔名掀髯一笑、采桑子等 职业:城市农民,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,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年龄:老大不小 位置:武汉之郊 个性介绍: 予岂好辩哉?予不得已也! 选稿约稿请垂询:yanhuiwen100@126.com QQ542183561

古老书院能为武汉“读书之城”增色

2013-04-15 14:37 阅读(?)评论(0)

古老书院能为武汉“读书之城”增色

 

严辉文


众所周知,武汉科研单位众多,是全国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,高校毕业生人数全国第一,这是科技创新能力、文化软实力的证明。其实,历史上,武汉也是古老书院最多的地方之一,这同样也是武汉的城市之根、文脉之源。

 

武汉是个古老的“读书之城”

 

书院史是我国文明史上的重要一页。作为古代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,书院为中国教育、文化、学术、出版、藏书等事业的发展,对儒学的传播、地域风俗的培育以及国民思维习惯、伦常观念的形成都作出了诸多贡献。书院史既是文明史、教育史的见证,又是读书史的写照。

武汉作为一大书院重镇,历史地位不可忽视。众多著名的武汉书院像一颗颗文化宝石一样,镶嵌在几千年的武汉城市文明史上,镶嵌在武汉由沧桑巨变的大地上。

 

问津书院是目前武汉市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书院之一。问津书院位于新洲区东部大别山脚下,传说是《论语》中记载的孔子“使子路问津”于长沮、桀溺的地方。汉淮南王刘安因建孔子庙,其后演变为问津书院。历史记载,唐代杜牧,宋代孟珙、朱熹,元代龙仁夫,明代王阳明等硕学鸿儒都曾讲学布道于其间。自宋以后,问津书院名气愈来愈大,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知书明理的士人,而且用儒学文明滋养了武汉以至鄂东的一方水土。这座沧桑的千年书院,源远流长,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,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,堪称楚文化的瑰宝。

 

武汉比较有名的书院还有:江汉书院,这是系明代提学葛寅亮主持创办,以江、汉二水为楚地之望而定名的书院。1705年(清康熙四十四年)建的汉阳府所属书院——晴川书院。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所设的经心书院,晚清两大重臣李鸿章、张之洞均曾苦心经营之。值得一提的是两湖书院,这是张之洞督鄂后,对湖北教育和书院建设的重大贡献。清道光年间由咸宁商人会馆淦川公所改扩建的钟台书院。此外,黄陂区也有两大书院:二程书院、甘露书院。为纪念程颢、程颐,明景泰年间在鲁台山脚下修建“二程祠”,祠内设二程书院。甘露书院为敬仰二程的明代武臬、武滨兄弟所建,书院得名于黄陂城东之甘露山,亦是儒学传播重地。

 

纵观这些书院,不论是官方动议还是民间兴建,不论是根据历史传说还是为了纪念儒学思想家,不论是偏居一隅还是广招湖湘人才,都严格遵守古代书院的规制,庙宇、殿阁、院落、房舍、碑刻蔚为壮观,讲学、藏书、祭祀三大功能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记忆。而所有这一切,最终都成为了古代士人读书的重要载体。以问津书院为例,清朝康熙年间,湖广提学使蒋永修在“书院碑序”中称“惟楚有才,雄长天下,独黄为冠”,对问津书院在培养经世致用之读书人方面的成就不乏溢美之词。特别是明清时期,“问津书院”堪称当时应试科举的人才库。在他们的时代,这些士子为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起到过中流砥柱的作用,甚至于在今天“惟楚有才”仍然光芒四射。

 

在对“读书之城”的贡献方面不得不提的还有两湖书院。正是这所书院,实现了从古士人读书向现代读书的转型。1903年,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,亦称两湖大学堂,不久又称为两湖总师范学堂。两湖书院向近代的学堂和现代大学的转型脉络十分清晰,也阐释着古代书院对于“读书之城”的莫大贡献。

 

  

以传统助力现代“读书之城”

 

武汉“读书之城”的目标是要成为全国最爱读书的城市之一,这是由市民阅读率、常住人口人均购书支出、人均图书馆藏书册数等指标来标记的读书指标。要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除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之外,从武汉古代书院寻找读书灵感,武汉也有着先天的优势。

 

我以为,古代书院助力武汉“读书之城”建设,眼下至少可以做以下三件事。

一是编纂《武汉书院史》。对武汉古代书院进行一次历史性的盘点,爬梳钩沉,还原古老“读书之城”历史,这是一项有意思的工作。既可以正确定位武汉书院的历史地位,而且本身也可以成为“读书之城”的历史特色读物。

二是保护和利用好古老书院。以我所在的新洲区为例,近年来问津书院的保护和利用呼声日高,问津书院的修缮复原、保护利用也正在提上议事日程。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,尽量保留历史密码,“原汁原味”地再现问津书院整体风貌,正在成为可能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这样一个问津文化园区的存在,对于武汉的儒学传播、国学研究、教育事业发展以及“读书之城”的建设,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。

三是构建“读书之城”的地方品牌。问津千古事,环辙至今情。孔子问津的传说,回响着中国历代读书人追求真理的历史跫音,是一代又一代人格物致知以读书改变世界的力量之源。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把“问津讲坛”做成一个可以与“百家讲坛”媲美的地方读书品牌。此外,清代中兴名臣张之洞的实务之学,宋代二程兄弟的风华绝代,都应该是武汉“读书之城”建设中重要的品牌资源。

 

——此文为约稿,见刊于2013第7期《武汉宣传》

 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